今天從河南葉縣紀委獲悉,“水利局官員兒子15歲起吃空餉”一事有了新進展:當事官員趙書奇被免職,葉縣紀委已于6月2日對其進行立案調查。
當699萬應屆畢業(yè)生為一紙就業(yè)協(xié)議上下求索時,當遍布各類機關事業(yè)單位的“臨時工”為“編制”、為“身份”苦苦等待時,這則“河南葉縣所長15歲有編制領工資”的新聞標題,瞬間刺穿了網絡輿論敏感而脆弱的神經,更傷痛了“草根”們寄望公平的悠悠心結。
從事業(yè)單位的“蘿卜招聘”,到公務員的“帶薪坐牢”,從不合規(guī)矩的“火箭提拔”,到鎮(zhèn)干部的“老婆代班”,形形色色的怪現(xiàn)狀不僅令黨紀國法蒙羞,還在壅塞著維系穩(wěn)定的向上渠道。
一邊是個別官員“一人得道,雞犬飛升”的眼笑眉舒,一邊是一些寒門子弟“一代窮,世代窮”的悵然若失,機會公平的缺失往往容易放大、激化現(xiàn)存的社會矛盾。為什么農村孩子的高考報名率逐年走低?不愿“躍龍門”的背后,是對就業(yè)與生存的現(xiàn)實考量。試想,當讀書不再改變命運,當知識無法更迭身份,哪怕奮斗30年也難在一起喝咖啡,多少弱者還愿意參與競爭?又有多少孩子還會相信“詩書不負人”?
意氣的批評與情感的宣泄之余,更需理性的反思:基層吏治的出路究竟何在?
猶記清末譴責小說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,偽造年齡吃空餉、子襲父職占空缺也不少見,應對之策無非公文核查、畫影圖形。如今,網絡時代的編制管理與監(jiān)督,信息系統(tǒng)不可謂不健全,人事檔案不可謂不齊備,舉報途徑不可謂不暢通,“占編制”“吃空餉”依舊瞞天過海、常年綠燈,這其中,有官員個人的淫威,亦有官官相護的默許。山東濟寧種子公司數十名職工的“在編不在崗”,浙江永康“多人請假超過20年”,山西靜樂縣委書記女兒“邊上學邊工作”,在一些地方,針對編制的投機取巧,“非不知也,實不觸也”,演化成一張張盤根錯節(jié)、碩大丑陋的“利益互聯(lián)網”。
正因此,打破階層間利益固化的藩籬,鏟除“千里為官只為財”的劣根,不能只靠偶發(fā)的舉報與敗露,還需要用“制度的牢籠”替代“利益的蛛網”,讓“明規(guī)則”戰(zhàn)勝“潛規(guī)則”。但是,每每提及“制度的剛性”,總有一擊可破、一蹴而就的錯覺。殊不知,由傳統(tǒng)的人情社會走向現(xiàn)代的法治社會,每一次進步均將浸透痛楚。
欣慰的是,宋江明們的含冤昭雪,焦三牛們的破格成才,讓我們依稀聽聞體制改革攻堅的決心。有這份決心,才能塑造出“只有努力才能改變,只要努力就能改變”的信仰。
【來源:人民網-觀點頻道】
【實習編輯:孫洪亮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