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3日,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,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(fā)表講話。 新華社記者劉衛(wèi)兵 攝
“簡政放權”系列評論之七
符曉波
5月13日,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,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(fā)表講話,強調“既要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,又要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。”
今年兩會以來,新一屆國務院召開三次常務會議,研究加快推進機構改革,并果斷付諸行動,決定取消和下放133項行政審批事項,新一輪轉變政府職能的大幕正式拉開。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動作,發(fā)出了強而有力的改革信號,明確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、深化體制改革是新一屆中央政府開局要辦的第一件大事。
政府職能轉變迫在眉睫。在一些地方,群眾和企業(yè)辦個事要說破嘴、跑斷腿、排長隊,有的要湊齊幾十個公章才能辦成。對于這樣的辦事難現(xiàn)象,不僅群眾“惱火得很”,政府辦事效率低下也飽受詬病。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,無疑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。
簡政放權要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,發(fā)揮地方政府貼近基層的優(yōu)勢,把由地方實施更有效的審批事項,堅決下放給地方。目前國務院部門仍有1700多項審批項目,地方政府層面的審批項目則多達1.7萬項。而每減少一項審批就減少了一項權力。這意味著,權力從中央到地方,最終一定會消解一部分人的利益,能不能破除這些阻力,考驗改革的決心和意志。
簡政放權不是權力“轉移”,因此在落實的過程中,一定要謹防權力尋租,防止一些政府部門把權力下放給關聯(lián)企業(yè)或者下屬單位,導致“換湯不換藥”;同時要監(jiān)督地方政府,合理利用下放的審批資源,最大程度地發(fā)揮地方的作用,切實激發(fā)市場主體的創(chuàng)造活力。削權是一場自我革命,各級政府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。
簡政放權也包括向市場、向社會放權。李克強總理在動員會上強調,“改革不僅要取消和下放權力,還要創(chuàng)新和改善政府管理,管住管好該管的事。放和管兩者齊頭并進。”這就要求政府在“割肉”的同時,還要創(chuàng)新和完善自身的服務,向服務型政府轉變;要注重培養(yǎng)有能力的社會組織、行業(yè)協(xié)會,調動社會的力量,將政府下放的權力有效的使用起來。
改革是智慧和勇氣的體現(xiàn)。對于各地各部門來說,新一輪轉變政府職能改革“開弓沒有回頭箭”,改革貴在行動,重在落實。改革既要拿出路線圖和時間表,也要公開透明,把取消、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,依法及時向社會公布,接受群眾監(jiān)督。